民营企业家周富禄:显军人本色 走创业之路
周富禄,男,50岁,高中文化程度, 1976年3月入伍,在陕西武功军用机场当兵3年,于1979年6月退伍回乡。
周富禄回乡后,干什么是周富禄思考最多的问题。他经过走访调查,以一个军人的特有的胆识决定走加工创业之路。1980年,他投资3000多元,在家办起了小型酱类加工厂,并逐步发展壮大,加工的辣子酱、豆瓣酱、香辣酱等产品以其质优、量足、色香味俱全而畅销武山、岷县、漳县、天水等地。他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到2005年,经过打拼努力,发展到固定资产110多万元,年生产各类酱100多吨,年产值30多万元,从业12人的规模。并申报注册了“君山”牌商标,被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科技质量中心,评为中国消费市场食品安全放心品牌。就在周富禄的酱类加工业蓬勃发展的时候,由于外地酱制品的快速发展,科技含量高,成本低,冲击了市场,影响了周富禄的事业发展。他通过调查后了解到,南方酱制品企业使用的原料辣椒是经过取色后的无成本辣椒,无论如何竞争不过他们。于是他有了转产的打算,经过市场调查分析,他了解到脱皮蚕豆仁和绿蚕豆仁(即未成熟的青蚕豆仁),在国内外需求量大,销路好,主要销往南方各大城市,国外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每天需求量在200吨以上,前景可观,有广泛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于是他及时转产,改做蚕豆剥皮销售。蚕豆剥皮全靠手工一颗一颗的剥,虽然利润较高,但要集中规模发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他决定走公司加农户的发展路子,把蚕豆分发到本村和附近村的农户手中,让农户利用冬季和农闲季节及空闲时间剥,这样就把统一剥制发展到分料到户,分散剥制,统一收交,按量付钱的生产模式。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效益,年加工蚕豆上千吨,年产值达到200多万元,年获利20多万元,重新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同时使农村老、弱、病、残、妇女有事可干,有钱可挣,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周富禄不满足于现状,他坚持走科技振兴之路,在管理经营蚕豆加工厂的同时,潜心研究,走出去请教,请进来指导的方式,研制成功了蚕豆脱皮成套设备,2009年3月12日获国家5项发明专利。一是蚕豆脱皮制作工艺专利;二是蚕豆脱皮制作热风锅炉专利;三是蚕豆脱皮热风风干设备专利;四是蚕豆脱皮制作脱水设备专利;五是蚕豆脱皮浸泡设备专利。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投入批量生产,将使周富禄的事业更加辉煌,将带动山丹民营加工企业和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为山丹的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