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小微文化企业:因"小"而美 因"微"不凡
来源: 时间: 已阅:0次
常州文化企业已超过万家,其中小微文化企业比例达到了九成以上一方面,它们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另一方面,也面临成长的烦恼
转身,突围,从此因小而美,因微不凡
在年轻的90后眼里,文化企业或许就等同于传媒企业、动漫企业,好像总跟娱乐搭上那么点儿边。
在外行人眼里,文化企业听起来就相当洋气,集合了一群有思想的年轻人,小众、另类、创意、艺术成了他们的标签。
在文青眼里,在一家文化企业工作似乎是他们的理想……
在众多文化企业尤其是小微文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今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互联网+风起云涌、“一带一路”带来的“走出去”等挑战和机遇面前,文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状,真可谓是冷暖自知。
常州文化企业已超过万家,其中小微文化企业比例达到了九成以上。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随着培育、扶持小微文化企业政策的陆续出台,“可以预见的是,小微文化企业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市委宣传部文改办主任游镇坚说。“突出重围”、“转型和创意”已经成为他们身上最明显的标签。
一个行业现状:常州文化企业超万家
“小微”企业比例超九成
“传统的丝绸面料每米可以赚1块钱,做丝绸的墙纸每米能赚10块钱,做丝绸文化产业每米则可赚100块钱,而做高端的丝绸装饰品和艺术品,每件利润超过了1000块钱。”市委宣传部文改办主任游镇坚打了这个形象比喻,“因为小微文化企业具有创新的独特要素,它需要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结构创新、产业链条创新、产业形态创新、内容生产创新来不断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互联网+风起云涌、“一带一路”带来的“走出去”等大背景之下,文化企业尤其是小微文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满了挑战和机遇。”
可以预见的是,小微文化企业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