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昌:退伍不褪色的老兵
赵洪昌是一位没有军衔的“连长”。他没有让人艳羡的军功章,却在民兵连长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先后获得由省、市表彰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由于年龄原因,赵洪昌告别了民兵连长的岗位。但民兵预备役工作依然挂在他心头。
“咱菏泽是人口大市,也是兵源大市,很多适龄青年都外出打工,对兵源造成一定影响,作为一名老兵,咱有义务把国家有关政策宣传好。”赵洪昌说。
1968年,赵洪昌穿上戎装,胸佩红花,成为济南军区某部队一名解放军战士。从此,他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一起摔打在战场上。浓浓的官兵情,深深的兄弟爱,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组织的精心培育下,他三次被授予 “五好战士”、两次被授予“优秀班干部”的称号,所在班连续五年被评为模范班,1970年7月赵洪昌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2年,赵洪昌复员,回到家乡曹县楼庄乡楼庄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民兵连长。38年来,他怀着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军队无限负责的精神,摸清了全村适龄青年的底子,争取不落下任何一个适龄入伍的“兵苗子”。他在全村共选送156名高素质的适龄青年入伍,他们中有25人已成为军官,包括大校、中校各1名;有52人成为技术能手,包括高中级职称各1名,其中有35人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有53人成为县乡村干部,包括科级干部3名;14人成为教师;有17人在城市工作。该村民兵连曾荣获山东省军区奖励3次,市军分区奖励15次,他本人也多次荣获县人武部、乡党委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
赵洪昌还积极教育子女报效祖国,献身国防,其三个子女都是军校毕业,并光荣入党,成为部队高科技人才。女儿少校军衔,荣获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优秀科技干部奖”;长子大尉军衔,荣获“全军优秀士兵奖”;次子中尉军衔。看到子女的成长进步,赵洪昌感到由衷的欣慰。
作为一名复员军人,在生活中他常告诫自己,任何时候乐于奉献、不计得失的军人本色都不能变。几十年来,他带领本村书法爱好者义务刷写标语不下5000幅,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宣传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免费培养了农民驾驶员100多名,现在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驾驶员都有了合格驾照,成为该乡木材加工运输的骨干力量,也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积极为本村军烈属搞好服务,尽管自己不太富裕,但他慷慨解囊,悉心照顾着两位孤寡老人。
赵洪昌退伍不退志、永葆军人本色的情怀在当地传为美谈。每当有人问及他“这辈子你最看重的是什么”时,他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我非常骄傲,因为我曾经是一个兵;我非常自豪,因为军营中有我生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