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援朝老兵今重获光明
唐良基,今年已80岁高龄,曾是一名通信兵,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如今,老人虽已满头白发,但谈起自己经历过的那场战役,仍是历历在目,就好像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
他是我的战友 我的老乡
1951年,刚满20岁的唐良基还是一个青涩的小伙子,他怀揣一腔热血毅然报名参加了志愿军。“我报名参军没有告诉家里人,他们都不同意,老母亲还因为这件事差点哭瞎了眼。”不顾家人的反对,唐良基还是在老家四川中江县入伍,当时中江县新兵有四五百人,黄继光也在其中。到了部队,唐良基被分到15军45师135团2营5连,黄继光被分到15军45师135团2营6连。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两个四川老乡因其所属连队不同而并未有过任何交集。
战争结束后,部队在朝鲜的一片大树林里开了庆功会,几十名战斗英雄都立了功,九死一生的唐良基也被授予三等功。就在这次庆功会上,唐良基第一次听到了黄继光的名字,知道他是一位战斗英雄,知道他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枪眼,知道他是自己的老乡却未曾相识。
战友一个个倒下 我却活了下来
上甘岭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时43天,双方在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由战斗发展为战役。志愿军参战部队依托坑道与敌人反复争夺29次,击退敌营以上规模冲锋25次,营以下冲锋653次。最终只失去了537.7高地前沿的两个班阵地。志愿军参战人数为4.3万人,而“联合国军”的参战人数为6万余人。
作为亲历者,当唐良基谈到这场战役时只用了“惨烈”二字。1952年10月14日,战役打响了。“敌人在山上,我们就在山下的坑道里,双方距离不足百米,就这样对峙了5天5夜,吃的是压缩饼干,喝的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战士们的血水。”就在19日晚,也就是黄继光用身体堵枪眼的那天晚上,唐良基所在的5连与黄继光所在的6连分别在相邻的山头对敌人展开进攻。“子弹比雨点还密,你随时都有中弹的可能。”战斗很快就结束了,但这十几分钟对于唐良基来讲就像过了一辈子。5连108名战士,仅幸存3人,一个指导员,一个机枪射手,还有唐良基。
孩子们都不知父亲是英雄
1953年,唐良基从朝鲜回国后就被提拔为干部,1958年转业从武汉来到佳木斯,后又辗转至长春,并在此定居。
“小时候,爸爸从来没和我们谈过他曾参加过上甘岭战役。”据唐良基的大女儿唐大姐介绍说,还是4年前,媒体来采访唐良基老人时,子女们才知道老人参加过的这场战役。原来,当过通信兵的老人在和平年代依然严守军队纪律,对家人也保守军事秘密。唐大姐还说,老人早年留有许多枚功勋章,但后来因搬家都弄丢了,现在只剩下两份证件,老人很仔细地保存着。
“战友在我的身边倒下,我在梦里还会看到当时的一些情景。”老人每谈到此,声音便有些颤抖。上了战场就要做好牺牲的准备,但唐良基还是希望自己的战友能够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
英雄本应获得关爱
退休后的唐良基平日里喜欢读报、散步,身体一直很硬朗。但从今年3月份开始,老人双眼看东西变得模糊、爱流眼泪,行动也受到很大影响,去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白内障。因担心手术的风险性,老人一直拖着没有做手术。
7月份,唐良基来到长春爱尔眼科医院,当医院的工作人员得知老人的事迹后都非常感动。考虑到老人的家庭情况,医院不仅减免了所有费用,还把老人当初选择的普通硬性晶体,更换为进口高端软性折叠人工晶体。因为医生考虑到老人的眼裂较小,年龄过高,植入硬性晶体术后伤口恢复较慢,视觉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植入高端软性晶体切口只有毫米大小,且不用缝合。手术时采用点眼麻醉,对身体无影响,特别适合高龄老人,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
7月26日,唐良基进行了右眼的白内障手术,视力由术前0.3恢复到术后0.8。时隔一个月,8月26日,唐良基进行了左眼的白内障手术。当老人被推出手术室时,脸上溢满笑容。“过几天我又能看报、散步了。”重获光明的老人对未来充满希望。27日记者从长春爱尔眼科医院了解到,老人术后视力由术前0.15恢复到术后0.8。
唐良基告诉记者,自己对于参加志愿军从未后悔过,他知道那些献出了年轻生命的战友们也从未后悔过。“我要用这双眼睛替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好好地看看这个世界。”
名词解释――上甘岭战役
这是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次主要战役。战役由美国第9军发动,以争夺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为主。此役前后历时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发射炮弹超过230万发,中国志愿军与“联合国军”(以美韩军队为主)双方伤亡约3万人。大家熟知的黄继光用身体堵枪眼的战斗事迹便是发生在这场战役中。
上一篇:桑植700退伍军人农村显身手
下一篇:退伍老兵十载献血上万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