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今日:1941年苏德基辅战役结束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下令德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德军以146个师,3580辆坦克,4980架飞机向苏联发起闪电式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
苏联对德国的突然进攻显然没做好充分准备,至7月9日,苏军共有28个师被歼灭,70个师人员和武器损失过半。德军在三个方向上推进了300--600公里,北路勒布的北方集团军群攻占了离列宁格勒较近的大城市普斯科夫,使列宁格勒面临严重危险。中路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攻占了明斯克。南路伦斯德的南方集团军群攻占了日托米尔,进逼基辅。
7月16日,德中央集团军群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攻占了斯摩棱斯克,扣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正当古德里安等德军官兵踌躇满志地准备杀向莫斯科时,希特勒却决定暂时放弃莫斯科方向的作战,而以乌克兰和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他始终认为这两个目标要比莫斯科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他不顾他的将军们的再三劝说,于8月21日发布了第34号训令,坚令古德里安兵团南向,与南方集团军群合作,对基辅附近的苏军进行一个大包围战。
早在德军组织基辅大合围时,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就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全力保卫莫斯科。斯大林答道:“真是胡说八道,基辅怎能放弃给敌人?”苏军西南战区司令布琼尼也察觉到了处境的危险,布琼尼曾于9月11日向斯大林请求,批准他们从基辅河曲向东撤退,但遭到斯大林的拒绝。之后,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为保存苏军有生力量,也曾不顾被送上军事法庭的危险,自行下令部队全线后撤,但这一命令却很快被苏军最高统帅部给撤销了。直到9月17日,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才同意苏军部队与德军脱离接触,向东撤退。然而,为时以晚。古德里安与克莱斯特这两支装甲劲旅已于24小时前,即9月16日,在基辅以东150英里的罗赫维策会师,彻底切断了舌形地区中苏军的退路。
自9月16日起,德军以第2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为主,对被围之苏军第5、第21、第38、第26等5个集团军发起围歼作战。困守在袋形阵地的苏军拼死抵抗,阵地上高音喇叭发出的斯大林那激动人心的讲话,传遍了整个战场。苏军在无燃料又无弹药的情况下,端起刺刀整营整营地向德军的坦克、大炮和机枪发起多次勇猛攻势,企图突破包围向东撤退。然而血肉之躯终究不敌钢铁,苏军在德军坦克的炮击、扫射和碾压下,成千成万地死伤,除少数部队得以逃脱外,其主力仍处于围困中。9月20日,基辅城被德第6集团军攻占。同日,德军第46装甲军赶到,并作为生力军投入战斗。与此同时,苏军也不断地投入生力军,企图协助被困苏军突围,但均被德军击退。至9月26日,基辅会战结束,苏军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大部,第40、第38集团军之一部被歼灭,65万人被俘。苏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参谋长图皮科夫、政委布尔米什坚科在突围中牺牲,苏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在战斗中被俘。德军缴获坦克884辆,火炮3718门,摩托化车辆3500辆。中国时刻,漾新闻报道。
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包围战。对德军而言,从战术上来看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杰作,而且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从战略上来看,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先使南翼不受到敌人反攻的威胁,然后再来进攻莫斯科。但是唯一的弱点就是“时不我予”,尤其是德军对于冬季作战并无充分的准备。